传承圣人家风 培育当代新风

来源:本站| 作者:李 珂| 浏览量:2971 [收藏]

家庭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教育也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此,《周易》有言,“人伦肇端乎夫妇”,“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不断发展、积淀、升华,衍生出家学、家风等概念体系,对传统社会乃至今天的社会风气都有重要影响。

家学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文化与内涵,家教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智慧与心血,家风则凝结着整个家族的寄托与心愿。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学与家教合力推动着家风的发展,使其代代相传,经久不息,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家庭、国家甚至整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而各个家庭在生活中认知、经历的差异性,使得家风的形成与发展也多姿多彩。正如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所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向往圣先贤进行学习与借鉴是从古至今人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

在历代名人家风中,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得到了人们的格外重视。孔子等圣人的学问和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教化作用与深刻的影响。对圣人家风进行研究,揭开其神秘面纱,能使人读之产生向学习儒、见贤思齐的动力,对当代家风文化建设亦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首部系统研究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家风的著作,齐鲁书社2019年11月出版的《圣人家风》便针对家风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该书共分五章,前四章通过家风的形成、家学、家教三个方面来纵向爬梳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家风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横向比较四氏圣人家族在家风的形成发展和内涵以及家学、家教的异同点,并揭示了圣人家风的当代价值。

作者将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的家风概括为“至圣孔子诗礼家风”“复圣颜子仁德家风”“宗圣曾子仁孝家风”和“亚圣孟子仁义家风”。在每个章节中,作者首先深入分析四位圣人的家世背景、家教与思想形成过程;次论各朝代圣人后裔对家风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其间针对于家学有突出贡献者如孔颖达、颜之推、曾国藩、孟宁等进行详细论述,以点带面,为读者展开完整的圣人谱系;在圣人家教部分,则突出个案与代表作,如三氏学四氏学、衍圣公的教育、《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通过这些优秀模式的解读,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圣人家教的系统性与丰富性。

与其他以典型家族为代表的家风家教概述式作品不同,《圣人家风》一书更多地观照到了女性在家学家教、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我们熟知的孔母、孟母,并兼涉及了颜氏、曾氏中女性重教的相关内容。例如多选择优于德行的文化世家进行联姻,以期对子女的教育产生良好的作用;同时重视对于女儿的教育,择偶也更注重涵养品德等。这些优秀的女性在家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促进了和谐家庭风气的形成,又培养了一代代德才兼备的子孙。

同时,作者亦注意到圣人家风的来源依旧是平民家风。四位圣人皆出身平民或底层士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从而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发展。其家风也由平民家风进而被尊为圣人家风。这便指出了家风和人的成长间的相互塑造作用。由此,圣人家风便不再如此高不可攀,而是成为了普通家庭均可借鉴学习的典范。家风的意义便不仅在于指引本家族的发展与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同时具有了引领平民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以儒家典籍作为家学文化依托,以修齐治平作为家教目的,合力推动了圣人家风的发展与传承,不仅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讲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载体和有效途径,对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价值。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蕴含着家教家风的基本内容,对新时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新的要求。

在伦理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是个人与家国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个人的伦理责任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首先着眼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圣人家风》一书便通过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的家学家教家风来阐明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家国思想,对于从家风角度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培育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