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歌中的齐鲁文化

来源:本站| 作者:王皓淼| 浏览量:57738 [收藏]

2018年底,齐鲁书社新出了一本关于唐诗的学术图书——《唐代诗人的齐鲁文化情结》。作者于年湖系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2007年曾在齐鲁书社出版过《杜诗语言艺术研究》。此前于教授主要侧重于从语言学的角度和方法研究古典文学,而这本新书则是侧重于齐鲁文化对唐诗的影响和唐诗对齐鲁文化的弘扬——虽然这本新书依然饱含作者对杜甫的钟爱。

盛世大唐的诗人们,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成就,已经镌刻在中国文学史的丰碑上,我们如今只能从这些大诗人们留下的千古佳作中梳理出唐诗与齐鲁文化的关联。在本书第一章《唐代诗人与齐鲁山水文化》,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在漫游风气盛行的唐代,诗人们或漫游齐鲁、或仕宦齐鲁,丝毫不吝笔墨赞美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二是齐鲁山水对众多诗人们的人格塑造。比如讲泰山和济南,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其实,这两首诗都是赞美齐鲁名胜,如果再往深层探索,则可隐见齐鲁山水对于塑造“凌绝顶”之志的影响,亦可见后人对齐鲁名贤的仰慕,

于是,在接下来的第二章,作者就研究了唐代诗人与齐鲁圣贤文化。在这一章研究的诗作中,大多是对孔、孟、管、晏、墨子、诸葛的仰慕和赞美:追尼父,有“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慕亚圣,有“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叹管仲,则“常恐管鲍情,参差忽终老”;引晏婴,则“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论墨翟,如“抚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赞武侯,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齐鲁大地东临大海、岱庙巍峨的气派,不仅成就了当地的诸多圣贤,也影响了一代代的大唐诗人,而这些大唐诗人的作品对于人格精神的塑造也极其重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是:大唐诗人不会复生,山水名胜有所改易,唯有齐鲁文脉不曾断绝,这便是全书第三章讨论的主题——唐代诗人与齐鲁文化精神。郭墨兰主编的《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精神概括为刚健、爱国、救世、民本、人道、群体、创造精神六方面,作者进一步整合为爱国、仁爱、自强、革新四大方面。爱国名句,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仁爱名句,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自强名句,有“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革新名句,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此众多的名句,都要归因于齐鲁文化的多元性和孔孟儒学的主体性,因而在一定意义上,齐鲁文化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吸取民族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当今创新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和途径,唐代的大诗人们为新时代的读书人、爱书人、做书人做出了榜样,这也是唐诗对齐鲁文化的反哺。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有这样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传承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锦绣丰富和发展。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