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东西文化,启发聪明智慧
——《四书本义官话》读后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浏览量:54278 [收藏]
“四书”之为儒学经典众所周知;但“四书”最早的白话文版本竟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可能知者甚少。在东西方文化日益融合和国学普及的今天,有必要介绍这样一本书——20世纪初,德国来华传教士安保罗用当时的白话翻译而成的《四书本义官话》。
    19世纪初,传教士马礼逊通过翻译中国传统经典和编写辞书的方式,沟通了东西方文化,至今两个多世纪。两百年风云变幻,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进程却从未停止。在马礼逊试图沟通东西文化之后一个世纪,另一位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以白话本“四书”——《四书本义官话》一书再次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架起一座桥梁。因缘际会,又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四书本义官话》由胡瑞琴整理,齐鲁书社正式出版,以新的形式再一次呈现给读者。
作为一名汉学家,安保罗这部《四书本义官话》确有启发聪明、发掘智慧、感动悟心的可贵初衷,并且,在翻译、评析方面有四大亮点:首先,安保罗的翻译主观上以坚持孔孟学说精神实质为原则,同时又加入自身的理解与学术考证,这种严肃的翻译态度实为难能可贵。特别是安保罗把马礼逊曾经花费了大力气的《大学》进行了新一轮阐释,尤见其治学之严谨。其次,20世纪初的中国,语言的使用文白夹杂,安保罗的翻译则是以当时的白话文全文贯通,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充分彰显了德国人性格中的认真与执着。再有,不同于中国学者传统解经方法,《四书本义官话》立足于“理解”和开阔视野,而非死记硬背,这一做法能起到“启发聪明”“感动悟心”的作用,即使在乘互联网、多媒体之翼而掀起国学热的今天,这种启发、感动式的经典阐释,也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最后一大亮点,就是安保罗的博学和他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认知和深厚认同。毋须讳言,由于文化背景的隔阂,安保罗对“四书”的理解与阐释存在一定偏颇,但翻译过程中他对《礼记》《诗经》《尚书》《左传》《尔雅》俯拾皆是的征引,足见其学识之广博;而对《中庸》作者的考证更显其治学之精。
当然,金无足赤,正如前面所言,特殊身份与文化差异必然引发理解上的偏颇,安保罗的《四书本义官话》亦不能幸免。书中望文生义、与基督教文化牵强附会有之,典型者,如他认为《左传》是孔子所作,把“左”理解成“左侧”,又结合孔子名“丘”这个细节,有板有眼地论证出《左传》是孔子在《春秋》文本的左侧加上的注解;再如,他将“四书”的部分语句硬性与《圣经》——主要为《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和《哥林多前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作为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我们对此亦无需苛责,但求思想上清晰认识,合理取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版的《四书本义官话》,在装帧设计上亦颇有独到之处。封面的教堂和封底的原版书影,充分彰显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的融合;书签形式的腰封设计,务求美观与实用相结合,亦不失新意。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