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于外,静心于内——评《小僧心灵大扫除》

来源:本站| 作者:王皓淼| 浏览量:51286 [收藏]

笔者按:山东书展才结束不到一个月,在10月28日晚7点半,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又在恒隆广场的品聚书吧举办了一场读书分享会:由齐鲁书社的贺伟老师及文史学者郑连根老师,以贺老师翻译的新书《小僧心灵大扫除》一书为基础,共同探讨了禅学修行与极简生活。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谓真正的自由,并非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放平心态、简单自然、内心充满快乐地生活。“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在扫除时倾注心力,在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的扫除中获得充实。在经过扫出的房间里度过的时光是安稳和快乐的。”读到这段文字,我愣了一下:扫除竟然是能让人们活的充实、能抓住当下的方式!

不错,是扫除。日本僧侣松本圭介在《小僧心灵大扫除》的前言中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塑造我们内心……如果用心去打理生活,我们的内心就会一点一点地净化。”我反复读了两三遍,后来看到了松本圭介的另一观点:现代社会那么多相同、相似的物品,旧的坏了轻易就换新的,但是每一种物品都有其生命,如果总是轻易换得替代品,时间久了就会不再重视身旁的人。因此,“与其不停地追求新事物,不如与一个物品长相厮守……没有节制追求新事物的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是没有自由的人生。”

哦,难怪社会上许多人几乎天天都处于无尽的烦恼中,道理很简单:随意更换一件身边常用的物品,不论是否下定决心更换,但是人们的大脑已经被这一物品“捆绑”了;到了决定更换的时候,人们就需要考虑这一物品各种功能、价格、颜色等因素,这一过程中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因此还不如从一而终更好。

《小僧心灵大扫除》的作者松本圭介,是日本净土宗僧侣。由于“净禅一家”,使扫除成为禅宗传统中的重要的修行,这本书其实就是作者在光明寺做僧侣期间日常扫除活动与悟道的记录。在作者看来,“扫除是能够抓住‘当下’的修行”,因为“认真地扫除每一个角落都是很充实的”。当我读到这本《小僧心灵大扫除》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之前有几位长辈曾强调每天都要扫除,不能拖延到第二天,也深入浅出地讲禅定与修行。不觉地,我想起了两年前曾经听到的一个说法:一个人每天大概要产生六万个念头,如果没有“前后际断”——也就是没有心灵方面的“扫除”,那绝大部分的念头到了第二天都将成为头脑中的“垃圾”,日积月累就会身心疲惫。

其实,《小僧心灵大扫除》已经把许多哲理透过封面表达了出来。10组扫除的图片中有9组是劳动扫除,是扫除有形之尘,因此这9组图片其实是构成了动态的封面边框;中日文版的书名“小僧心灵大扫除”居中,体现的是心灵的扫除,而“除”字恰好与最后一张图片“禅定”上下对应。再者,虽说这是一本引进书,但是与许多不仅更换字体、而且改换封面图片的引进书不同,这不正是不能轻易用新事物替换原物的道理吗?

在10月28日晚上的读者分享会上,贺老师与郑老师把禅学的修行讲得非常实用。佛教的诸多宗派却百川归海一样——密宗、禅宗、天台宗等宗派,这些宗派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但是目标相同;而在当今,诸如人们要懂得“知足”、想要净化心灵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也许是顿悟,也许是渐修,两者的差别也是不同方法与形式而已。至于极简生活,郑老师做了一点澄清:极简生活是物质上有了保证后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想过极简生活,人生将趋于堕落。我反复思考了“教”这个字:“当今,佛教的‘教’是教化众生,儒教的‘教’是百年树人,道教的‘教’是修炼身心,基督教的‘教’教是精神信仰——佛教、儒教、道教、基督教的纲领尽可不同,但是都在引导、规劝人们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啊!”

在此,笔者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你,心里一定会有不少触动的——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只要能每天给心灵一段“扫除”的时间,就能把对极简生活的认可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成为少有烦恼的人。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内容图片展示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